媽媽的巧手
從四月至今,因為COVID-19疫情的發生,就好像被軟禁似的待在家裡,瞬間少了外出的玩樂項目,一向喜歡蒸蒸煮煮的我,正好樂得名正言順的居家吃、喝了。疫情之前,我是「食」方面的主要採購人,現在採購權回到女兒身上,上班之外,再忙也必須找出時間到不同的賣場採購,幸好她也喜歡進廚房,上個禮拜,只見她扛回了五十磅的麵粉回來,這下子可有得玩了。
兒子一家喜歡蔥花捲,女兒家這邊喜歡銀絲卷,「銀絲卷?」這三個字一下子讓我跌進了回憶的深淵,畫面出現了有著精湛手藝的媽媽……………..
媽媽是外公的大女兒,外公在南投有一個詩書琴畫藝齊全的私塾,不僅教學嚴謹,對自己的子女也一樣不鬆懈,媽媽從小在嚴格的教養方式下成長,真是下得了廚房、進得了廳堂,在靜修女中畢業,於婚後隨父親赴東瀛陪讀,期間學會了不少日本料理及弦琴與手風琴。待父親學成歸國後,她要服侍五個婆婆。每年至少要爲每位婆婆做二套新衣,少不了的,還有她自己與七個小孩的,那個時期,不是用手縫就是手搖的縫紉機,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平時除了親自下廚做三餐,還得曬曬各式各樣的菜乾等等,洗衣、曬衣、收衣、折疊、收入櫃等事,可也是一樣也省不了的。後來搬到台中的官邸,以為可以從此「翹腳撚嘴秋」了?更忙嘍!可是,她哪來的精神與時間啊?當我家二姐與陳信貞老師學鋼琴時,媽媽回想起讀靜修女中時曾與修女老師學過風琴,就自學起來,竟然可以彈到與二姐同台二人聯彈演奏。且是背譜的,嘖嘖!小時候的我常喜歡在媽媽身旁繞著,有一次跟著媽媽翻箱倒櫃想找些古式對琴包扣的衣服,竟然翻出一條刺繡精美的手帕,讓我驚呼不已,因為平常看到的都是她用縫紉機繡出的花樣,那次真是大大的開了眼界,知道欣賞、珍惜,因爲我自己也做過湘繡,看得出湘繡比刺繡差多了。後來這手帕讓三姊給收藏了,如今三姐早一步向上帝報到了,不知手帕今安在?
前面提到媽媽是標準的下得了廚房的「煮婦」,親朋好友都知道她做的那個沒有雞絲的雞絲麵,卻不知我是幕後的調教者,她青出於藍,凡嚐
過者皆讚不絕口,我只得甘拜下風。媽媽聰明又能幹,新事物一學就會,巧手一動就像是百變的魔術師,一些待嫁娘爭相前來求助,媽媽也慷慨傾力施教,並祝福她們各個都能成為巧婦,在婚後獻廚藝絕學與家人享用。
1976
年一個機緣我移居洛杉磯,用了8年的時間才積蓄到回台的機票,第一次回國探望雙親,那時聽到弟弟說老爸老媽心心念念惦著我回去的日子。果不其然,聽到爸爸親口說的 ; 當天一早起來一直算著時間,喔!到桃園機場了,喔!出關了,喔!接到人了,喔!到台中了,喔!迫不及待的在門口迎接,我好像聖經上那個浪子,回家!那時,老爸還非常的健壯,還能跟著旅行團四處旅遊,在接到我要回台的日期,其實原已經預付了歐遊的旅程,卻為了我取消,還特別交代弟弟一定要三緘其口不得透露給我知,這件事一直到老爸去逝辦完喪事之後我才得知,讓我因為從此無法補償而非常內疚……………….。那時期的媽媽健康情況也是非常的好,常常受邀四處做烹飪示範教學。第一次回台探望他們,媽媽做銀絲卷給小女當早餐,直到現在,小女還會常常要求我做銀絲卷給她。看到小女那麼喜歡,媽媽就一直要找時間教我,時間卻每每都讓我的朋友們給佔了。一次又一次,每次我都回說,好的好的,這次我一定會留下時間來學成。一次次的失落明顯的可以從媽媽的眼神清楚看到,我卻一直覺得我一定會有時間學。2001年11月底,媽媽蒙主召回安然離開我們,頓時,我不僅僅失去母親,還喪失了無法彌補的機會去實現我的允諾。
今天,竟然因為疫情攪亂了全盤的生活秩序,反而讓我有機會從網路學做銀絲卷,幾十年來深埋的虧欠,雖然無法與媽媽面對面釐清,在每次揉麵的時候心中都會禁不住的喃喃自語,希望媽媽在天之靈已經理解體諒。每當從鍋中夾出蒸好的銀絲卷,看到小女高興的品嚐,都會再次的激起那些年媽媽等著教我做的心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