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
什麼時候?



Dancer's Compassion
        我很喜歡傳道書第三章所寫的;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從懂事以來,就喜歡陪著媽媽在院子裡摸東摸西直到現在,雖然女兒新家的後院呈現的是一片斜坡,竟然也讓我種出一片油綠,諸如小黃瓜、芭樂、木瓜、火龍果、無花果、侏儸檸檬、生菜、茄子及朋友加持的花花草草等………就這樣,三不五時的,有的沒的收成竟然讓人心中充滿著成就感。
        只是成長有時、結果有時嗎?在繪畫創作上會不會也有“什麼時候”的困擾或者說侷限、甚或聯想呢?在我有限的經驗裡,真的有噎,幾十年來在色彩與畫面上的翻滾至今,每次在設色上都還免不了的會在下筆時頓一頓。初學畫者更常會在“什麼時候”用直接加色在畫面上調色、或先在調色盤上調色再下筆顯得膽顫心驚,就因為参了很多的思慮、而遲遲下不了筆。舉個例來說,很多人喜歡梵谷的畫,從印製的畫冊上看來,要臨摹梵谷的畫好像不是啥困難的事,大剌剌的畫下去之後,才驚覺看似容易調和的色彩,怎的調來調去就是調不出那些色彩,而覺懊惱與失望甚至灰心不想再畫。
        另外,當我們到畫廊或藝術博物館去看展時,也常會發現,怎麼有些作品的畫面色彩是乾乾淨淨的,有些呢?看起來就髒髒的、模糊不清的,這也是“什麼時候”該繼續下筆的問題嗎?是啊!還真說對了,一般的畫者,多的是急著要看到結果者,殊不知,我們彩繪的色料、油料,除非製造公司特別添加快乾劑,否則,一般都是按照他自己的時間來乾,色料薄塗者至少要等二個禮拜,如果是厚塗者就得看色料到底多厚才能做決定。俗語說“食緊弄破碗”,畫畫常常需要一份耐心的等待,要讓添加的色彩繼續保持乾淨,並沒有特別的祕訣,只要耐心的等待,等上一次的著色乾了再塗上需要的顏色,就能得到想要表達的乾淨色彩。很麻煩是嗎?有些畫者看來是那麼的慢條斯理,想必是從這些十幾層次的塗抹、等待中磨練出來的,由於他們一點都不嫌麻煩,因此我們才能觀賞到色彩乾淨的畫面。
Louisa Kuo  Abstract #1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什麼時候”的問題嗎?雖然不一定有動物性極強的肉弱強食,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勇敢站出來為自己說些話嗎?一個家,少不了女人,婚姻關係中也免不了婆媳的問題產生,哪!更甚者,別忘了還有小三呢。咦,怎的又扯到女人女人,這不是一直以來我畫面上的最愛嗎?喔!也是好久一段時間忙著與臭屁孫廝混,而把女人撇到一邊去了。不是因為家中少不了女人,而是這個世界不能沒有女人,雖然,男同性戀者也有相對的女人,人妖中也有更上一層樓的女人,而女人,這個可以撐起半邊天的強者,呼!還真的是足夠讓人另眼相看的寶貝哩。那麼……在一個婚姻裡,是“什麼時候”讓激情消失殆盡?是互欺、互氣而至“相近如冰”?
        至於在創作領域上又是如何知道“什麼時候”能更上一層樓?觸動創作,想必已臻至一定的程度了,應該也已跳脫出臨摹、追隨仰慕者的風格才是,相信所有藝術創作者都巴不得能在創意的更新上永遠做一個領頭羊,如若畢加索者、或是達利者,新意超凡,他們的創作總是能讓觀賞者不厭其觀,一看再看才好不容易的看明白,那些還不明白者只好回家修身養性去嘍!瑣瑣碎碎的說了半天,似乎在空中畫閣樓,揮灑自如氣宇昂揚。哎!說到揮灑,再瀟灑也離不了五顏六色,再跳脫也難免無形之中自烙於形啊!那麼,又如何確定“什麼時候”能從這個階段躍入更豁達的層層高階?
總有休息的一天吧!如果這是確定的事實,那麼又是“什麼時候”該放下?近觀者不如遠觀者,(我不是說旁觀者),太過情緒化是無法成事的。在畫畫上也是一樣,創作者必須時而當畫家揮毫自如,時而退居觀賞者評鑑苛責不留餘地,在遠近之間、情緒與理性之間做適當的權衡、調整,意即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做一個緩衝與取捨。
當“什麼時候”已經不成為問題的打擾時,是否回到一開頭的傳道書說:「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這不過是一個時序與時間的問題,哎!庸人自擾嗎?或許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