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塊、線條、符號
年初從台灣的畫展回來,開幕與展出的導覽過程引發了筆者許多的聯想。再怎麼說寫實的作品還是一般觀賞者最能接受的繪畫表達方式。觀賞的接受度與繪畫的表達方式之“相等於”或“不相等於”與作品本身的好壞並無關連。筆者以為“欣賞”,應該是可經由不斷累積的經驗以及環境、教育等等來做為加持。比方說,在台灣國內,雖然有不少的畫廊廊主偶而也會展示一些比較特殊的畫風讓觀賞者在不同的衝激下能加減獲得經驗累積,然筆者無法在這方面獲得證實。特殊的畫風或許能出奇制勝,也可能戞然而止,然而這個或然率是誰也說不準確的。
無論畫啥咪款,或啥咪款畫,不外乎色彩、線條、色塊不是嗎?誰能出人頭地、不就是把這些先決條件玩出了名堂、又能講出道理嗎?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去欣賞、去瞭解不同畫派、並作了深入淺出的解析吧!打從傳統到寫實至印象派的畫法毋庸置疑的不必大費脣舌的就受到絕大多數人的接受,自野獸至立體、抽象到現代這些跳脫傳統的非寫實畫作就不是那麼容易被接受了。這到底是畫家在搞怪呢?還是因為畫出三不像不如畫個不像樣,去矇人、讓人無法猜透?事實上也是無可厚非,因為真的有這樣的事存在。
今天就讓我們一齊來聊聊抽象畫家蒙特里安吧!看他的自畫像,不也是畫得很寫實嗎?自從他開始畫了“樹”的系列作品之後又在平面上畫非常平面的幾何圖形,就完全跳脫了傳統的形式與作為(色調與構圖)。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生發疑問,就是“畫家對於畫面上的幾何圖形該如何做闡釋?”這是筆者從導覽中引發聯想的連結點。
![]() |
有彤雲的風景 |
1908年「有彤雲的風景」,在色彩與造型上已超越了自然,趨向更抽象、更純粹之美。1909年1月,蒙德里安與友人在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卻受到批評家嚴厲的評擊,甚至有說他發瘋了。只有對他深具好感的契克爾特,對於他的作品給于極高的評價,1911年12月,他決定到巴黎去,當時的巴黎是青年藝術家憧憬的天國,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年輕畫家、雕刻家、及詩人等。那個撞擊現代藝術的「立體主義」即誕生于出名的「洗衣船」,蒙特里安的自我藝術也在那時候經由立體主義來建立。立體主義畫家從不同視點去觀察對象,把所得到的知識或觀念畫成所謂“超越時間”的對象,對於畫者本身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寫實”,它超乎視覺並建立在概念上的認定,這對於蒙特里安在抽象畫的創作上俱有實質上的影響。這個,也就是一般人比較不容易接受抽象畫的論點。
「紅樹」是他 經過立體主義的洗禮之後的產物,蒙特里安自1912年以來即以立體主義盟友的身份參加獨立沙龍及秋季沙龍,曾被批評作品的表達是異於畢卡索與布拉克的觀點所產生的“非常抽象的”立體主義。1914年七月,由於父親病重,蒙特里安回荷蘭去探望,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留住到1919年,這期間,他把在巴黎試過的抽象繪畫再向前推進,達到了所謂的“加號與減號”的符號樣式。
繪畫為著逼進宇宙的秩序,必須是純粹的造型美,然則應透過哪些東西才能達到?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在追求純美當下,也免不了如此的困擾:「捨棄對象以後,到底畫面上要放上什麼東西?」筆者相信這樣的困擾,應該也是所有抽象畫家的必經之過程吧!而蒙特里安的藝術卻是把宇宙的秩序澈底造形化的邏輯性結果,加上他對於「神智學」的熱情追求。
父親去世後,1919年初,他再度到巴黎,把過去的理論及造形研究做整理並編印成冊,名為「新造形主義」。包浩斯(Bauhaus) 於1925年大幅度的增訂之後出版。在他的小冊子裡可以看到他強調使用三原色(紅、黃、藍)或無彩色(黑、白)做造形,在求取平衡上,他以大面積的無彩色來比對小面積的色彩,至於位置關係則由基本對比的直線來表現,然而畫面上的平衡度並不等於對稱,在抽像畫面上,是捨棄對稱的。自1921年之後,我們所看到的作品,就顯現更多的垂直交叉及三原色的簡單構圖,完全否定了對稱。1929年他加入「圓與方形」的抽象藝術家團體,發表論文「寫實主義藝術及超現實主義藝術」,並於隔年舉行第一次團展。這個「圓與方形」展便成了最初的抽象藝術國際展。到了1932年由 A. Herbin 等人為中心重新成立了「抽象創造」(Abstraction
Creation)集團,蒙特里安則一直位居這兩個團體的指導者。
![]() |
樹 |
抽象畫從受到立體主義影響至達成一個受肯定的畫派迄今已超過一個世紀,經過許多畫家的詮釋,不管是以畫面或文字,到現在,抽象畫仍然會讓一般的觀賞者在接受度上有點猶豫,誠如蒙特里安曾寫過的:「……寫實的抽象畫仍然有助於將藝術推展至非具象階段,即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藝術最後階段---“表現生活,但並不是生活本身。”如果這種繪畫形式變成了真正的生活,那麼今天我們所理解的藝術,也就是最後的形式了。不過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種藝術形式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它雖是這種藝術領域裡的最後形式,然而卻也是一個開端……」。筆者涉足抽象藝術領域也有數十年了,仍然還有著同樣的感慨………的確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同好者仍需努力,但是,不能輕言放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