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

-->
只有一次的機會




        這個標明“只有一次的機會”的題目,是否讓人看得心慌?在我們人生的經驗或學習過程中,多麼希望,凡事都能有第二次的機會,以便改進、修正或補償缺失等等。有關寫此文的目的,是因為八年前,有一天兒子問我有無聽過 American Mensa? 我這井底蛙哪聽過這呀!原來他剛收到測試通過的會員證書,什麼是 “American MENSA”? 有興趣、想了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去查,網站如下:www.mensafundation.org
        American MENSA 1946年由兩位高等法院的辯護律師 Roland Berrill and Dr. Lionel Ware 在英國創設的。她的會員數超過十萬以上,分佈在100個國家,她的總會設在倫敦,美國地區於1960年由六個會員在 Brooklyn創會成立,至1963年會員人數增至1000,目前已超過52,000,並不停的在繼續成長中,American Mensa, Ltd.,的辦公室設置於Arlington, Texas。這個隸屬國際性的組織,每年有一次例行的測試機會,想知道自己的智商是否夠高或者自認智商有夠高的人都可以去報考,通過測試的會員智商必須是高居於全世界2%的人口。要獲得會員資格,只有通過特殊的“唯一的一次機會”考試,若是這個“唯一”一次的測試不及格,就永遠不再有機會了,因此有些測試者由於心中充滿“意在必得”的野心, 因為過於緊張而落榜,從此就不再有成為會員的機會了,也因此,讓許多人裹足不前,不熱衷去報名參加考試。
        筆者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寵兒,一直在藝術工作領域中從事,時而不自量力的去參加一些賽事,卻常常能慶幸與評審撞對了眼獲得青睞。反觀在音樂演奏會或者音樂比賽的演出或參賽者,他們絕對都是身懷絕技, 雖然在練習時不論在聲量、音韻、技巧表現等等,都是完美無缺的,卻在演出時,偶而一個漏音、或歌唱者因為緊張吞口水、走音等,這種現場直播式的演出,不也算是一種類似“只有一次的機會”嗎?因此,從事繪畫的展出或者比賽就坦然多了,畫者可以在家裡把看不順眼的地方一改再改,一修再修,甚至重新設色,直到滿意了再把作品送出去,是多麼的順心應手啊?永遠不必害怕會有當場漏氣的情況發生。M……想想還是選對了所從事的工作。
        然而話又說回來,這個是否會關聯到人性?如果知道這是“唯一的一次機會”是否會讓人更加的用心、盡其所能的去做、緊緊的抓住這個機會、將最完美的表現出來呢?或者反而導致退縮呢?“唯一的一次機會”,也可能會成為生命盡頭的一個抉擇嗎?還是隨時出現在我們的掌握裏?它有一次以上的契機嗎?如果沒有呢?生命的盡頭會是一個咒詛或是祝福?生命的自然淘汰率是否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讓人更加畏縮?不盡大大羨慕起年輕的世代,我們不也曾經年輕過嗎?那,也算是“唯一一次的機會”?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