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話
相信觀賞過畫作的人一定是佔多數,而作畫的人,也不能算少數。至於畫者與欣賞者之間的心距到底是遠?是近?唇齒之距?或天地之差?
繪畫是與生俱有的天份嗎?還是可以透過時間、培養的興趣?
欣賞呢?對於形、色的處置與表達也屬與生所俱嗎?


不久前,因為保姆無法按時前來照顧小臭屁孫,而讓我有機會整天的與他們相處,突然發現,小傢伙居然拿起紙、筆來,毫不猶豫的就畫下去、就黏貼起來,我們說只有大人作畫是畫中有話嗎?畫完成時,我問他,畫呷咪,他會一一解說,我一向喜歡取笑他們為小臭屁孫,被我同學罵了一頓,確實,才四歲多一些,就可以這麼自如的用色,造形,還能造話於畫中,回到我們開始的思考問題,繪畫是與生俱來的天份嗎?或者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前面講過,筆者目前正在創作民謠系列,對於歌詞有不同的感受,或許也因為母親節快到了,心境上比較容易有感觸,如圖「Love」就是以“阮母親的名叫台灣”這首歌為背景所引申出來的。母愛的無限包容、甘願忍受及無私的奉獻等,都受到子女們的歌頌、感恩。“台灣”這個名是這呢歹聽嗎?台灣是我們心愛的出生地,生於斯長于斯,多好聽的名字,若有人問說“哪裏來?”回說“從台彎來”說得多麼理直氣壯!多麼值得驕傲!哼著哼著,心有所感,手癢就畫下來那份感動。顏色中有幾分的沈重,而更多的是期待。當我們回首來看新約聖經在哥林多前書13章對於愛的詮釋: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 ; 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3.
我若將所有的賑濟給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接著從第四節開始到第八節這樣寫著: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 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是盼望; 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