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限
「有限」是關係著什麼?「有限」這兩個字是否讓人看得心慌?或是看了心有不甘?這只是一種關乎心境的轉換?還是在乎個人的素養?抑或,其實只是對自己的認知罷了?我們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
如果我們從藝術的創作角度切入,mmm………,有啥款的設限嗎?藝術的範圍廣及音樂、舞蹈、寫作、繪畫、雕塑、攝影等等。
“創作”不是源源不絕嗎?怎麼會有設限呢?或許,舞蹈、聲樂是會因為身體的結構與功能受限,那麼作曲、寫作、繪畫、雕塑呢?是因為已有前人數說不完的作品?還是因為創作技窮?啊!年齡?套一句黃越綏老師在她的“意外人生”自序中說的「即使生命會為自己找出口,但在漫長生命的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些完全超乎自己年齡、智慧和能力足以面對的悲、歡、離、合與遊戲人間“。可不是?人生中的許多必須面對,如何能置之不理或逃避視而不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不是因為技窮,就筆者自己從事繪畫創作多年的經驗所體會的,媒材使用的受限框框影響也是蠻大的。比如油彩加油、水彩/壓克力/蛋彩加水、蠟彩加蠟加溫,雖然,在技法上沒有什麼大的設限,到底一幅畫無論如何還是被無情的圈在框框裡,絕對是鐵的現實,那,就只好認嘍!誠如美國神學家尼佈爾的祈禱文:“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看來好像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事實上,在繪畫上,作畫的人都清楚知道,我們的手,永遠追不上我們的眼睛與思考,而我們的眼睛永遠不會滿意我們的手所畫出來的東東。筆者認識有不少的畫者,常常是拿著畫筆追到展場的,愛藝的讀者們,這,就信不信由您了。
無可置疑的,形象的出現在基本上就有某種程度上明顯的制式圈限。天馬行空無邊的創作就沒有嗎?好像也不見得,就筆者有限的知,還是有無形的侷限在其中。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藝術創作者,儘其所能不停的繼續創作,期盼在下一個創作能夠突破、能夠創新,能有別於他自己先前的創作品或是其他創作者的作品。筆者不敢說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有什麼特別好,或許可以提供給其他有過、或者正面臨頓挫者些許參考,就是每當創作臨界一個重點的停頓時,努力讓自己跳脫原來的領域,進而去尋求另類的啟發,說是觸類旁通也好,或是無預期碰撞出的火花也好,的確能改善些許的需求。當然,每個創作者的需求不會是一樣,筆者大半從事的是兩度空間的創作,在平面中尋求三度空間的深度,總不免會卡在某一個失衡點,特別是在抽象的創作品,這個時候就會從表達三度空間的雕塑切入,企圖尋求並從中找到融結二度空間深度的表達方式,這樣的做法,常常會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或說改變。重新思索,意即從不同層面的思考,也常常讓筆者考慮到重新下筆的必要、勇於破壞先前的結構與再次的重新組合,從幾次反反復復的結構、解構中得到一個翻新的創作方向。另外,嘗試新的技法與表達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個做法是從自我的肯定中去做一個逆向的否定,或者說改進,或者說對自我的挑戰,否定自己是最困難的部分,“創作”原是一個非常自我肯定的做法,也因此才有別於其他人的作品,我們常常會在展場或畫冊上看到一些眼熟的作品,這自然是連結到個人的風格問題,風格由個人的性格與喜好形塑而成,藝術工作者,有樂於改變創新者、也有樂於堅持不變者,這個與文中所提到的「有限」有沒有關係?那就屬於個人的見仁見智嘍!這,有時候會與個人的成長、教育、能力、發展背景、及觀賞者、收藏者的互動、想法攸關。
筆者一向是直腸子,總是有話、想到了就直說,這不是在賣關子或鑽牛角尖,筆者發現即或是不斷地尋求不同的方式企圖突破,仍然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擾,有時,如前面文中提及的,過程隸屬層面的不同要求,要求越高,困擾就會越多,也就在層層的要求中更體會到無法不受制於「有限」這個氛圍,願在新年伊始,與所有從事創作工作者同勉,大家一起努力突破、進入更高一層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