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澤藩老師 |
懷念鮮師李澤藩先生(1907~1989)
 |
東城門櫻花盛開 |
 |
新竹城隍廟內 |
-->
 |
洛杉磯海邊 |
因為要幫忙看著兩個小外孫,竟然也跟著宅了起來,看到台灣呷透透電視節目中介紹新竹城隍廟的小吃時,雖然眼睛看著的是令人垂涎的丸子湯、腦中閃過的卻是藝專剛畢業要回台中家前的視網幕,李澤藩老師教我們水彩,當時的西畫組,就單我一個與老師同姓李,每次上課點名,李老師總是用“同e”(台語發音)稱呼我,記得有一次李老師早到了幾分鐘,忽然看到我一張人體素描,也不知怎的,甚合他的意,一直要求送給他,並保證一定會好好的框上、掛起來保存,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那張畫,堅持不送,拗不過我,他面露失望的表情讓我非常的為難,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保存帶回家,雖然沒拿到我的畫,李老師還是邀請我在返家前到新竹城隍廟接受他的請客,同學中有幾個聽到了,就沒大沒小的吵著要李澤藩老師一起帶到新竹去大快朵頤一番,李老師被他們吵不過,就大方的說來吧,一齊來去新竹的城隍廟進攻小吃。那天,他到車站接我們,拿出一張新台幣100元,幾個女生加上李老師竟然可以有找(當時的新台幣100元怎麼那麼好用啊?)。一面吃著米粉炒、貢丸、肉圓、肉羹等等,李老師不忘再次鼓吹,要我仔細想想,如果將那幅素描送給他,一定比我自己永久收在箱子裡好。卻仍然拗不過我的硬脾氣,雖然吃了人的,沒有嘴軟。100元沒吃完讓他很過意不去,就帶我們幾個女生到動物園去逛,還是沒花完,就與我們約了後會吃緣,卻因為畢業後各分東西,而李老師也走了,就再也沒機會續吃緣。
 |
舞龍(元宵) |
李澤藩老師出生於新竹武昌街。童年時期的他在經濟困頓的環境下成長,他努力不懈以求出人頭地,所養成平實認真的習性,對後來在個人的藝術創作與教育子女有很大的影響。
小學就展露出在美術上的天分。進入師範學校後,接受日籍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創作指導,
從此遼入水彩畫的世界。畢業後,李澤藩老師在當時新竹最具規模、歷史最悠久的新竹第一公校﹝今日的新竹國小﹞任教。之後曾到師大及國立藝專任職,教授過的學生無數。一生獻身於美術教育不懈。
藝術家有很多人是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裡,他們內心的煎熬與熱情的奔放,畫出了許多不朽的傑作。李澤藩老師並不屬於這一類,他在現實與理想中,找到平衡點,對於自己的創作,李老師以深入淺出來展現他的理論,也不會標新立異;他繪畫的四個原則是:觀察自然、把握靈感、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表現到底。他鍾愛的家鄉風物,深入自己生長的土地,以上乘的技巧、靈敏的觀察、細緻的感受,傳達了台灣本土的特質。以平凡踏實的腳步,展現在他不凡的藝術世界。
 |
九份 |
李老師擅長的水彩屬重彩畫法,我還是第一次從他學到水彩可以隨畫者的高興一再的刷洗,將不合意的洗掉,再度上色,有別於淡彩的畫法,與壓克力所表達出來的感覺很相似。重彩這種經過刷洗的畫法,可以在畫面呈現出厚重與堅實的味道,就筆者個人來說,比較喜歡這樣的畫法與表達方式。雖然,看起來,好像我們學習著這樣的表達方式,李老師卻只要我們單單學習技巧就好,極力的鼓吹學生們要畫出自己的風格,勇於創作,沾了“同e”之光,得到很多的鼓勵,對自己當時不成熟的作品產生出信心,就更加努力的創作。或許李老師在年輕時受到石川欽一郎的影響,在我們的課程裡排上很多的寫生,常常要我們背著畫袋,帶著水彩的畫具坐火車約在某一個定點去寫生,雖然一天下來會覺得累,但是可以體會出李老師要我們跟隨印像派大師們對於光線在色彩與造型上所影響的用心。雖然他採用重彩畫法所表達的畫面看起來比較傾向野獸派的表達方式,但是,他不會要求學生侷限於某一種流派的作風,記得當他看到我在畢業展上的抽象畫“舐犢情深”的創作時,就曾鼓勵我繼續勇敢的創作下去。老師,不會一輩子在旁教導,但是他的幾句話,或許影響受教者一輩子甚或更長遠。李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開放、心中沒有什麼隱藏技巧秘密的人,他對於學生的鼓勵、如父執輩的愛護教學法,讓我從中學習很多,每次回想起來,總是心存感激,我是生之得時,有幸獲遇良師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