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1

-->
談繪畫生命


        塗鴉,拿起筆來就不顧一切的塗塗抹抹,原是人的天性之一,照這樣說來,畫畫的人應該是踢倒街才對,怎的會是那麼少數的比例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小時候,當我們拿起筆塗鴉的時候,若在無感的課堂上隨手在筆記本或是膽敢在課本上畫東畫西,被捉到了,一定被打手心,被沒收,被禁止,被罰站或受到任何的處罰。原本高高興興的畫畫心情,一下子就清潔溜溜了,不但如此,更因此會從此退避三舍而且還會認為自己不是可以踏入繪畫界的人,或者誤以為畫畫是一件罪不可赦,是不被接受的。
        那個時代在家裡的情況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不了解的父母,雖不一定會當頭棒喝,卻會提出一堆理由,說:畫畫是不能拿來當飯吃的。說的是冠冕堂皇。沒錯,畫紙上的餅的確是不能拿來擺在桌上吃,然而,生命,人的一生,不是僅只用飯能填飽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雖然塗鴉並不見得就代表,從此就決定塗鴉人一定會走上繪畫之途,然而,如果能即時獲得鼓勵,給予適當的環境,即或沒能走入藝術界,在藝術欣賞或是對其他行業的探討,或在修養或性情上也不無加持,不是嗎?
        讓我們很慎重的來探討一下,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繪畫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到底有什麼舉足輕重的影響?色彩?造型?生活用品?衣著?飲食?交通工具?
相信大部份的人都無可否認他的巨細影響比例。
         另外,繪畫這個行業,真的無法讓人在生活上支撐下去嗎?
        這會是一個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嗎?到底藝術家的支撐點在哪?一幅畫,必須以他的藝術價值取勝,這個價值是取決於藝術家?或藝術代理?或收藏家?悠關其間的關鍵點,是藝術家最不喜歡提到的這個字。而價額卻是藝術代理與收藏家的最關鍵字。難道藝術家不需要用錢嗎?或者,不喜歡錢嗎?不是的,只因為,藝術家永遠對自己的創作存在著一份美麗的夢幻,這絕對是如假包換的說法,對於絕無僅有的每一幅創作,都是無價之寶。而代理的職分與收藏家,以價錢來標示,則是鐵的事實,是一份交易。一份規格。他們並不太會在意藝術家們的感覺,因此,引發出兩種現象。一種是,因此痲痹隨俗,造成不再有創作衝動行為的藝術家,創作,不再是藝術家最崇高的理想境界與追求,一種是,好吧!寧可不屈服於現實生活的妥協,堅持在理念的創作,繼續清高下去,繼續兩袖清風,傲骨飄然。猶記得老爸生前叮嚀的話,他一生愛好文學,愛好音樂,愛好藝術,他的執著,就是寧可做一個堅持創作理念的藝術家,而不要做一個為了迎合收藏家喜愛的畫匠。的確,藝術的崇高在乎的若不是堅持創作於理念,他還有啥收藏的價值?想來,這也是一種可怕的斬剁於無形的折磨吧!
        每個人自呱呱落地,都有來自上天所賜予不同的天份,因為有識良駒的伯樂,因此我們分享到那些俱有天份者的才藝,繪畫是其中之一。而繪畫生命的形成卻部分加持在於周遭的支持與否,或許,是因為美育的推展較遲緩的緣故吧!還是農業社會過度的重視現有的肚腹價值因此而忽略了精神與心靈的提升?不得而知。
        繪畫生命或許於焉而成,生活卻絕對是現實的,如假包換。以色列人,養成了先收藏以色列畫家為收藏習慣,因此讓以色列畫家得以安心創作,雖然收藏家難免也有各自的愛好,無論如何他們的支持絕對是加優於減的。
        以此推論,繪畫生命,藝術創作豈不教人心有慼慼焉?被迫於生活,當如何維續繪畫生命?當如何執意於創新作?這就是為啥藝術家常被視為瘋子,因為一旦潦入就很難拔腳,就能甘於面對不是很恰意的生活。或許這也是藝術家因為無法持平而被誤認為高傲的原因吧!繪畫生命看似強壯有力卻也有如在剃刀邊緣,說不定說倒就倒了,我想,他還是時不時地,需要常時不斷的支持。這樣才能讓繪畫生命有了永續的支撐點。

蘭花-胡律師收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