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05
到底是穿還是不穿?
話說有一個牧師受邀到天體營去講道。當他到達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袒裎來到會客室與之相見,極盡歡迎之道,之後他被接待到樓上的房間休息。向愛好天體的人講道對這牧師來說,並不會有絲絲的困擾,經過翻側輾轉的片刻休息之後,牧師覺得有點為難,因為他上樓前忘了問主持人,講道時到底是穿還是不穿?時間漸漸的接近,哎!醜媳婦終也得見公婆,看官您說是、不是?決定之後,他打開房門,來到樓梯處準備下樓……………
嘿!就先賣個關子讓我們來換個場景,一幅畫,或許也可比擬為一個人,常言道,佛要金裝,人要衣裳,一幅畫如果裝上適當的框呈現在我們面前,與另一幅無裝框的畫擺在一起時,我們就能馬上做出比較,但是這也只能在一般比較寫實的畫上來做比較。自從時興抽象畫乃至現代繪畫等,人們已漸習慣畫到色滿邊緣,而不裝上畫框的現代裝飾了。
咦! 那位牧師到底是穿還是不穿?
話說另一個場景,當我們畫了一幅尺寸比較小的畫,我們是框它還是不框?這時候就不是框不框的問題了,一般來說,小尺寸的畫幅,若任其光溜溜的展出,你將會看到一個瘦瘦小小營養不良的畫面。一副適當的畫框,其實對畫是加持的,一方面不僅可以強化使畫幅擴展,也可能讓這幅畫更吸睛、更引人。
牧師的穿還是不穿會成為我們的問題嗎?
畫框的作用,並不是只有框住一幅畫的作用,畫框對畫來說,是一種相輔相成的互動,如果失去這個作用,就適得其反,與其這樣,不如沒有畫框來得好,我們請客時,常說的一句話,避免喧賓奪主,是主,是賓,每個人心肝頭都抓得很清楚,用這樣來形容選擇的畫框再實際不過了,可不是?一個框如果太過,啥樣叫太過?就是比畫還亮麗,色澤還更吸睛,就是太過了。
牧師到底是穿還是不穿?真叫人心急。
我們是在談抽象畫嗎?還是現代畫?有時候,比賽,或邀請單位,會註明展出時是否一定要框或不一定要框,但是,通常還會加註一項,就是,如果,你的畫布的繃法是一寸厚或以上,並且你的彩繪法是包含到框邊,這樣,就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框。
看官哪!你說勒?那位牧師最後的決定是穿?還是不穿?
Mmmmmm我們換個說法好了,如果場景換了是你呢?那,你的決定會是穿還是不穿?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