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抽象畫
抽象畫是什麼?是否所有看不懂的畫都可以歸類為抽象?
所有的畫是否能以看得懂或看不懂來定位她的好或不好?
 |
埔裡的茶園 |
寫實的表達方式是最能讓人接受的繪畫作品,部份的人以看得懂來評定這畫是好,理由,因為我知道她是怎麼畫的,因為我清楚知道她在畫什麼。另外有部份人呢?以看不懂的不是寫實的表達方式的作品認定她是好,因為,她表達了我不知道怎麼畫的,因為我不知道她在畫什麼東東,算他厲害,那一定是好的。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是人們對繪畫的一種自由心證的詮釋,這有什麼不好或不對嗎?
 |
阿里山日出 |
然而全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潦入繪畫而仍興緻渤渤?特別是在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裡,的確讓人看到繪畫表達的自由到淋漓盡至的地步,比如說家喻戶曉的印象派,自印象派畫法風靡迄今,她仍持續存在著,另外抽象畫、象徵性、寫實畫等等一樣受到畫者的喜愛,更令人膛目的是還有更寫實的,所謂超寫實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願意開放一向蒙蔽的想法,筆者用蒙蔽這兩個字,主要是,人們很容易在制式的教育方式下,被束敷在框框裡而不自知,更甚者,因為不自知而自己另外為自己做出設限。這是多麼可怕的捆綁?在制式下只能有一種想法,這是對人性的扭曲與壓制,思考的能力應該受到多方的鼓勵,並在開放性的導引下,釋出健康的走向。很可惜的,嬰兒潮帶來的思考方式顯然的,還存留在制式下的陰影裡無法脫困。走筆至此,還是先聲明一下免得先將自我掉入泥濘中,拿石頭軋自己的腳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一開始筆者已經給讀者一個挑戰了,事實上,一幅畫的好與不好,並不是取決於看得懂或看不懂,一幅畫的價值也不在於是寫實或抽象。這並不是斬釘截鐵的切分,而只是概括論定,這樣的說法,比較能讓一般人接受。
拿起筆來隨便塗塗抹抹,這是一般人對抽象畫的認知嗎?看官你說咧?啊無咧?還要用頭腦去畫嗎?不必嗎?有人抗議,那樣隨便畫兩三下的畫,誰不會呢?像畢加索的幾條簡單的線,也看不出畫蝦米,卻套個形而上來唬人,更價高千萬,會不會太扯了?常常我們無法透測明瞭,藝術創作者的腦袋瓜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與一般人的腦袋瓜裡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只因為他們比較敏感?是對事物的敏感或對色彩與造型的敏感?或是兩者兼具?還是他們生性大膽,勇於嘗試一般人所不敢的?為何部份藝術工作者要捨棄寫實而卻熱衷於抽象的表達方式?相信在你問到的100個畫者,會給你100個不同的答案。這,一點也不奇怪。統一的標準答案,是只有一言堂的制式下才有的怪現象,因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才讓我們看得心花怒放,又別具心裁的天馬行空想法,讓我們的生活更多彩多姿、並體會更多元的樂趣,多麼的好呢?
簡單的說起來,抽象畫可以是無所作為與有所作為的表達方式,意即,你可以無心思的去作畫,在接近完成時,再根據傳統美學的思考去加以修飾最後再完成它。另外呢,就是先行思考,決定要畫什麼在畫布上,先佈局、再設色,一切都在頭腦的掌控中來完成,如果觀賞者用點心思去觀察,就能看出端彌,總是暗藏心機在內,總是逃不出某些形象,總會讓人在想像空間與之不謀而合的驚喜。已經說了半天了,想必讀者諸君至少有個抽象的概念了吧!如果還在抽象的意念之外圍,那麼推薦您一個值得一看得節目,就是
“所以你想,你是會跳舞的”,裡面有很多舞蹈老師常常教出一些讓人跌破眼鏡的舞法,常常出乎意料之外的超乎至美的表達方式與舞姿。如果您能常常欣賞舞劇,或許就比較容易接受所謂抽象的超乎感覺的形而上的這種意念上的東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